西安市鄠邑区古国名“扈”和“扈氏”之渊源史略
文/李景宁
最近几年,在全国各地见到不少姓扈的老师,如中国楹联学会诗钟分会副秘书长、《楹联吉林》执行主编扈秀英、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扈强等老师。追溯历史渊源,扈姓来自陕西是西安市鄠邑区。目前,扈氏在全国排名第392位。扈姓,源于姒姓,是大禹的后代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历史上,扈氏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扈蒙、扈再兴、扈累、扈再兴、扈永通等。《水浒传》里有女英雄扈三娘。
扈氏,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。在周代为贵族。据《风俗通》、《左传》、《汉书》等史书记载,大禹死后,其子夏启修改、破坏制度,强行继承王位,建立夏朝,自称夏后启。夏启做法破坏传统禅让制度,有扈氏国,也是大禹后人,是夏启庶兄,受封于有扈(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)。有扈氏首领为维护禅让制度,断然起兵讨伐夏启。夏启马上兴师镇压。由于大禹新逝不久,诸侯们为自身利益和被洗脑,纷纷出兵帮助破坏规则的夏启。有扈氏军队与夏启军队在甘(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)对阵。
交战前,夏启以国家名义对部下和天下发布一篇誓师辞《甘誓》,至今记载在典籍《尚书》中。文曰:夏启称王。有扈氏不服,启伐之,大战于甘。将战,作《甘誓》。乃召六卿,王曰:“嗟!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:有扈氏威侮五行,怠弃三正,天用剿绝其命,今予惟恭行天之罚。左不攻于左,汝不恭命;右不攻于右,汝不恭命;御非其马之正,汝不恭命。用命,赏于祖;弗用命,戮于社,予则孥戮汝。”康失邦,昆弟五人须于洛汭,作《五子之歌》。太康尸位,以逸豫灭厥德,黎民咸贰,乃盘游无度,畋于有洛之表,十旬弗反。有穷后羿因民弗忍,距于河,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,徯于洛之汭。五子咸怨,述大禹之戒以作歌:其一曰:“皇祖有训,民可近,不可下,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,一人三失,怨岂在明,不见是图。予临兆民,懔[lǐn]乎若朽索之驭六马,为人上者,奈何不敬?”其二曰:“训有之,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。甘酒嗜音,峻宇雕墙。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。”其三曰:“惟彼陶唐,有此冀方。今失厥道,乱其纪纲,乃厎灭亡。”其四曰:“明明我祖,万邦之君。有典有则,贻厥子孙。关石和钧,王府则有。荒坠厥绪,覆宗绝祀!”其五曰:“呜呼曷归?予怀之悲。万姓仇予,予将畴依?郁陶乎予心,颜厚有忸怩。弗慎厥德,虽悔可追?”。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《甘誓》主要列举有扈氏国许多罪状,并公布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。战斗打响,有扈氏军队英勇作战,最终因寡不敌众败北。夏启于是灭掉有扈氏国。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有扈氏族人后来以原国名为姓氏,称有扈氏,后简化为单姓扈氏、有氏。 至今,鄠邑区五竹街道陶官寨村有姓扈家族。树高千丈,落叶归根。如今,全国扈氏家族人丁兴旺发达,各地纷纷出族谱,感恩先祖,不忘历史。
展开全文
总而言之,有扈氏败北后,其部族一部分迁徙至洛阳,一部分分散各地。夏启讨伐有扈氏,是一场非正义战争。人常说:自古以来,成者英雄败者贼暨成王败寇之说。这场战争,赤裸裸暴露出政治权力的丑陋,也揭示了早期氏族社会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,为我们了解远古中国的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夏启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