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當我們談論「Android 系統」時,多數人會立刻想到自己的智慧型手機。Android 是一個由 Google 和開放手機聯盟(Open Handset Alliance)共同開發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,其核心基於 Linux 內核。然而,「Android 系統有哪些?」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想像的要複雜。Android 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作業系統,它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,涵蓋了從 1.0 到 16 的官方版本演進、各大手機品牌深度客製化的使用者介面(UI),以及其複雜的底層技術架構。本文將深入探討 Android 系統的多元面貌,為您完整解析這個全球市佔率最高的行動作業系統。
Android 系統的多元面貌:不只是一個答案
要完整回答「Android 系統有哪些?」,我們需要從三種不同的角度來理解:
詮釋一:官方版本演進這是最常見的分類方式,指由 Google 官方發布的、具有不同代號(早期為甜點名稱)和 API 級別的版本,例如 Android 13、Android 14 等。
詮釋二:品牌客製化系統由於 Android 的開放原始碼特性,各大硬體製造商(如小米、三星、OPPO)會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,開發出自家專屬的「系統」,例如 MIUI、One UI 和 ColorOS。
詮釋三:系統核心架構從技術角度看,Android 系統是由多個軟體層堆疊而成,包括 Linux 內核、硬體抽象層(HAL)、執行時環境、應用程式框架和應用程式層。
官方版本歷史:從甜點到數字的演進
Android 的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創新和優化的歷程。從 2009 年開始,Google 採用甜點名稱作為版本代號,並依字母順序排列,直到 2019 年的 Android 10 才終止此傳統。
早期的探索 (Android 1.0 – 1.6)
Android 1.0 (2008):第一個正式版本,搭載於 HTC Dream (G1)。具備了 Android Market(Google Play 的前身)、網頁瀏覽器以及 Google 服務的整合。
Android 1.5 Cupcake (紙杯蛋糕):帶來了革命性的「螢幕虛擬鍵盤」支援,並首次加入了「小工具 (Widgets)」框架。
Android 1.6 Donut (甜甜圈):填補了許多早期漏洞,最重要的是支援 CDMA 網路,並能適應多種不同的螢幕尺寸和解析度。
甜點時代的輝煌 (Android 2.0 – 9)
Android 2.0 Eclair (閃電泡芙):加入了語音引導的逐向導航和即時交通資訊,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功能。
Android 2.2 Froyo (優格冰淇淋):顯著的效能改進,並支援 Adobe Flash(這在當時是超越 iOS 的一大優勢)以及 WiFi 熱點功能。
Android 2.3 Gingerbread (薑餅):UI 進行了修補,系統標誌性的綠色開始融入介面,並支援 NFC(近場通訊)。
Android 3.0 Honeycomb (蜂巢):一個特殊的版本,專為平板電腦設計,引入了「全息 (Holographic)」設計風格和螢幕虛擬導航鍵。
Android 4.0 Ice Cream Sandwich (冰淇淋三明治):歷史性的整合版本,將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系統統一,引入了「Holo」設計語言、臉部辨識解鎖和滑動清除通知功能。
Android 4.1 Jelly Bean (雷根糖):核心是「Project Butter (牛油計畫)」,大幅提昇了系統的流暢度與反應速度。並帶來了 Google Now (Google 助理的前身)。
Android 4.4 KitKat (奇巧巧克力):介面走向輕量化,採用更淺的背景和透明狀態列。首次引入「OK, Google」語音喚醒功能。
Android 5.0 Lollipop (棒棒糖):迎來了 Android 史上最大的視覺革新——Material Design。全面從 Dalvik 虛擬機器轉換至 ART (Android Runtime),效能顯著提昇。
Android 6.0 Marshmallow (棉花糖):重點在於內部優化,引入了更精細的「應用程式權限」管理、指紋辨識的原生支援以及 Doze (低電耗模式)。
Android 7.0 Nougat (牛軋糖):引入了原生的「分割畫面」多工模式、重新設計的通知系統(支援快速回覆),並隨著 Pixel 手機發布了 Google 助理。
Android 8.0 Oreo (奧利奧):著重於底層架構,引入 Project Treble 模組化架構,旨在解決系統更新碎片化的問題。同時支援畫中畫 (PiP) 模式。
Android 9 Pie (派):引入了全新的「手勢操作」介面,取代了傳統的三鍵導航。並加入了「數位健康 (Digital Wellbeing)」功能。
邁向現代:Android 10 至今
Android 10 (2019):Google 宣佈不再使用甜點代號。帶來了系統級的「深色主題」、更完善的全手勢導航,以及對隱私(特別是位置資訊)的更嚴格控制。
Android 11 (2020):強化通知管理,將「對話」獨立分組;引入「泡泡」通知介面;新增「一次性權限」許可權。
Android 12 (2021):再次迎來重大 UI 變革,推出 Material You 設計語言,系統 UI 顏色可根據桌布自動變換。引入「隱私資訊主頁」,強化隱私保護。
Android 13 (2022):優化大螢幕(平板和可折疊裝置)體驗;支援「應用程式專屬語言」設定;引入照片選擇器以保護隱私。
Android 14 (2023):支援 Ultra HDR 圖像、Health Connect 整合,以及更豐富的鎖定螢幕自訂選項。
Android 15 (2024):進一步強化隱私和安全,並為 AI 和大螢幕體驗提供更多底層支援。
Android 16 (2025):預計將更深入地整合 AI (如 Gemini) 和 Android XR (擴增實境)。
Android 版本歷史速覽
以下表格整理自維基百科的詳細資料,展示了 Android 各版本的主要資訊:
名稱
版本號
發行日期
API 等級
Android 1.0
1.0
2008年9月23日
1
Android 1.1
1.1
2009年2月9日
2
Android Cupcake
1.5
2009年4月27日
3
Android Donut
1.6
2009年9月15日
4
Android Eclair
2.0 – 2.1
2009年10月26日
5 – 7
Android Froyo
2.2 – 2.2.3
2010年5月20日
8
Android Gingerbread
2.3 – 2.3.7
2010年12月6日
9 – 10
Android Honeycomb
3.0 – 3.2.6
2011年2月22日
11 – 13
Android Ice Cream Sandwich
4.0 – 4.0.4
2011年10月18日
14 – 15
Android Jelly Bean
4.1 – 4.3.1
2012年7月9日
16 – 18
Android KitKat
4.4 – 4.4.4
2013年10月31日
19 – 20
Android Lollipop
5.0 – 5.1.1
2014年11月12日
21 – 22
Android Marshmallow
6.0 – 6.0.1
2015年10月5日
23
Android Nougat
7.0 – 7.1.2
2016年8月22日
24 – 25
Android Oreo
8.0 – 8.1
2017年8月21日
26 – 27
Android Pie
9
2018年8月6日
28
Android 10
10
2019年9月3日
29
Android 11
11
2020年9月8日
30
Android 12
12 – 12L
2021年10月4日
31 – 32
Android 13
13
2022年8月15日
33
Android 14
14
2023年10月4日
34
Android 15
15
2024年10月15日
35
Android 16
16
2025年6月10日
36
Android 版本歷史速覽
以下表格整理自維基百科的詳細資料,展示了 Android 各版本的主要資訊:
Android 系統有哪些?深入瞭解品牌客製化 UI
由於 Android 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作業系統,任何手機製造商都可以合法地取得其原始碼(AOSP),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客製化,以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產品。
為什麼品牌要客製化?
創造差異化:在硬體規格日益趨同的市場中,獨特的軟體體驗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。
整合自家服務:品牌可以內建自家的應用程式商店、雲端服務和會員系統。
優化特定硬體:針對自家手機的特定硬體(如相機感測器、特殊螢幕)進行軟體優化。
在地化功能:為特定市場的使用者提供更貼近其使用習慣的功能(例如通話錄音、美顏相機等)。
主流客製化系統巡禮
以下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、基於 Android 開發的品牌客製化系統:
One UI (三星 Samsung):前身為 TouchWiz 和 Samsung Experience。One UI 強調單手操作的便利性,並深度整合了三星的 DeX 桌面模式和 S Pen 功能。
MIUI / HyperOS (小米 Xiaomi):MIUI 是小米早期的核心產品,以功能豐富和高度可自訂性著稱。近期,小米推出了「小米澎湃 OS (HyperOS)」,旨在整合旗下手機、智慧家居和汽車,打造「人車家全生態」。
ColorOS (OPPO):以流暢、簡潔和智慧為特色,近年來在系統流暢度和動畫效果上廣受好評。
OriginOS (vivo):vivo 的客製化系統,以其獨特的「華容網格」桌面設計和原子組件聞名,提供了高度視覺化的介面。
MagicOS (榮耀 Honor):榮耀(Honor)品牌獨立後發展的作業系統,強調 AI 驅動的智慧體驗和跨裝置協同作業。
Flyme (魅族 Meizu):以其簡潔、優雅的設計和流暢的動畫效果在使用者中享有高評價,被譽為「魅族之魂」。
UI 與 OS 的區別
嚴格來說,MIUI、ColorOS 這些並不能稱為獨立的「作業系統 (OS)」。
OS (Operating System):作業系統,是管理和控制硬體與軟體資源的程式,例如 Android、iOS、Windows。
UI (User Interface):使用者介面,是使用者與系統互動的介面,包括圖示、佈局和視覺風格。
MIUI 這些品牌系統,其本質是「基於 Android 作業系統的深度客製化 UI」。它們的核心仍然是 Android,但外觀和許多上層功能已經被品牌重新設計。
揭祕 Android 內部:系統架構
從技術層面來看,一個完整的 Android 系統是由多個軟體層級所構成的複雜結構。
Linux 內核 (Linux Kernel)位於最底層,是 Android 系統的基石。它直接與硬體溝通,負責處理程序管理、記憶體管理、電源管理以及硬體驅動程式(如顯示、相機、WiFi)。
硬體抽象層 (HAL –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)HAL 扮演著 Android 框架與 Linux 內核驅動之間的「翻譯官」。它以 .so 檔案(共享庫)的形式存在,讓上層的 Android 框架無需關心底層硬體的具體實作,從而實現了 Android 的硬體無關性。
原生庫 (Native C/C++ Libraries) 與 Android 執行時 (ART)這一層包含了許多核心功能庫和 Android 系統的執行環境。
原生庫:包括 Bionic (Google 自製的 C 函式庫)、Skia (2D 圖形引擎)、OpenGL/ES (3D 圖形渲染)、SQLite (資料庫)、Webkit (瀏覽器核心) 等。
Android 執行時 (ART):負責執行 Android 應用程式。自 Android 5.0 以來,ART 取代了早期的 Dalvik 虛擬機器,採用預先編譯 (AOT) 技術,顯著提高了應用的啟動速度和執行效率。
應用程式框架 (Application Framework)這是開發者最常接觸的一層,提供了開發 App 所需的各種 API。它包含了許多重要的系統服務,如:
Activity Manager:管理應用程式的生命週期。
Content Providers:管理應用程式之間的資料共享。
View System:構成 App 介面的所有元素(按鈕、文字方塊等)。
系統應用程式 (System Applications)位於系統的最頂層,是使用者直接看到的應用。這包括了電話、聯絡人、瀏覽器、Gmail、Google 地圖等。
常見問題
什麼是 Android 手機?
一般而言,除了蘋果 (Apple) 公司使用 iOS 系統的手機 (iPhone) 之外,市面上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,無論是三星、小米、OPPO、vivo 還是 Sony,它們所搭載的作業系統(如 One UI, MIUI, ColorOS)都是基於 Android 系統進行客製化開發的,因此這些都統稱為「Android 手機」。
Android 和 iOS 系統有什麼主要區別?
開放性:Android 系統是開放原始碼的,允許製造商高度客製化,使用者也可以自由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式 (APK)。
硬體選擇:Android 手機品牌眾多,提供了從入門到旗艦的廣泛價格和機型選擇。iOS 系統僅用於蘋果的 iPhone,選擇較少且價格偏高。
系統穩定與安全:由於 iOS 的封閉性,其軟硬體整合度更高,系統體驗通常更流暢穩定,且在 App 審核和隱私控管上更嚴格,安全性相對較高。Android 的開放性則可能帶來一些資安風險。
鴻蒙 (HarmonyOS) 算是 Android 系統嗎?
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。根據提供的資料,鴻蒙 (HarmonyOS) 同樣基於 Linux 內核開發,並且使用了安卓開源專案 (AOSP) 的部分程式碼,這使得鴻蒙系統能夠相容並執行 Android 應用程式。然而,華為強調鴻蒙也包含了大量自研的創新技術,特別是其「萬物互聯」的分佈式技術和華為行動服務 (HMS),目標是打造一個跨平台、跨裝置的生態系。因此,可以說鴻蒙在初期與 Android 有深厚的淵源,但其發展目標是成為一個獨立於 Android 的作業系統。
什麼是 Android Go?
Android Go (Go edition) 是 Google 針對低階硬體(通常是記憶體較少)的入門級智慧型手機所推出的 Android 系統優化版本。它對系統核心進行了精簡,並配備了特別設計的輕量級 Go 版 Google 應用程式(如 Google Maps Go, Gmail Go),旨在讓低配置裝置也能獲得相對流暢的使用體驗。
總結
「Android 系統有哪些?」這個問題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。它既可以指代從 1.0 到 16 這段長達十餘年的官方版本演進史,也可以指代由全球數百家製造商基於 AOSP 客製化出的、百花齊放的品牌 UI 生態(如 MIUI、One UI 等),更可以指代其底層由 Linux 內核、HAL、ART 和應用框架共同構築的複雜技術架構。理解 Android 系統的這三個面向,才能真正領會其作為全球第一大行動作業系統的深度與廣度。
資料來源
Android版本列表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Android – 維基百科,自由嘅百科全書
安卓手機是指哪些手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