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灵感女神:是谁赋予了我们灵感?苏格拉底的“神圣狂喜”创意之火:“”到底是什么?卡尔·荣格与创造力
灵感女神:是谁赋予了我们灵感?
古希腊神话中对灵感的描述,可以说是最著名的记录之一。缪斯女神被视为灵感的化身。希腊语“mousa”源于词根“men”,意为“铭记”或“心中有”。英语单词“mind”和“mental”也源于此,突出了缪斯女神作为知识和灵感认知之源的作用。根据赫西俄德的《神谱》,缪斯女神是宙斯和记忆女神墨涅摩绪涅的女儿。
传统的九位缪斯女神,但不同版本的说法有所不同。她们也被称为水仙女,每一位都与特定的泉水联系在一起。古希腊有许多供奉她们的庙宇,人们在那里祭祀,祈求灵感的降临。
苏格拉底的“神圣狂喜”
在柏拉图的《斐德罗篇》中,苏格拉底将灵感描述为一种神圣的狂喜——“Theia Mania”。在他看来,灵感是一种来自缪斯女神的疯狂和占有。正如他所说:“谁靠近诗歌的殿堂,却没有缪斯的疯狂,却愚蠢地认为靠技巧就能成为真正的诗人,那个人注定要失败,理智之人的诗歌将在疯狂之人的作品面前黯然失色。”(《斐德罗篇》245a)
在这段优美的文字中,苏格拉底区分了受到灵感启发的人和只依靠技巧的人创作的艺术。后者仅仅是手工艺,无法与灵感驱使的艺术相媲美。
在另一篇柏拉图对话录《伊安》中,苏格拉底批评了灵感,赞扬了哲学。他区分了“灵感之人”和“知识之人”,认为后者在智慧上占优。尽管他承认灵感状态能够让人得出与“知识之人”(即哲学家)相同的结论,但他认为这些人无法解释或捍卫自己的观点。
苏格拉底解释说,这是由于灵感的本质,它会让人丧失感官和理性。然而,有趣的是,在《斐德罗篇》中,苏格拉底将最高的智慧地位归于“追随缪斯,热爱知识者”(即热爱知识的哲学家)。正如哲学家罗伯特·卡特所说,这表明“艺术家-哲学家是柏拉图智慧的顶峰”(卡特,1967)。
创意之火:“
Theia Mania
”到底是什么?
当然,作为现代人,我们可能难以接受灵感来自于神话女神的影响,但我们也不要轻易否定柏拉图的观点。虽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·荣格并没有从缪斯女神的角度谈论灵感,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,他对“创意冲动”的理解是如何将柏拉图的“Theia Mania”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框架之上的。就像柏拉图对疯狂和占有的描述一样,荣格将创意冲动描述为“一种天生的驱动力,它抓住一个人,使他成为它的工具”(人类、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,1966)。
每当创意力量出现时,“生命由无意识而非有意识意志支配和塑造,自我被一股地下暗流所裹挟,仅仅成为事件的无助旁观者”(荣格,1966)。实际上,艺术家不再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。相反,她成为了一种工具,仅仅是让创意冲动实现其目标,并通过她来表达。
艺术家放弃了个人的人性,成为集体无意识的管道,“人类心理生活的载体和塑造者”(荣格,1966)。的确,她被荣格称为“创意之火”的礼物所占有(荣格,1966)。在这种情况下,艺术不再被理解为对个人经历的创造性再现,而是对集体心理的表达,由自我驱动的冲动所激发。
卡尔·荣格与创造力
我们并非从个人生活中获得灵感,而是从集体无意识的肥沃土壤中获得灵感。这不仅解释了艺术家如何创作出超越个人体验范围的作品,也解释了某些艺术作品为何历久弥新,在几百年里引起各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共鸣。创意冲动创造出普遍而永恒的艺术,因为它汲取了我们共同人性之精华。
有趣的是,荣格认为创作过程具有女性的品质,这或许可以解释古希腊人为何将灵感的威力归功于女神。女性是创造力成果诞生的象征性子宫。艺术家成为一种容器,孕育着创意冲动在心理中所呈现的任何形式,使艺术成为对自我的崇拜行为,自我,即这种冲动的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