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表明,学习成绩与有效学习时间直接相关,有效学习时间越长,学习成绩越好。有效学习时间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投入到学习中、不被其他因素干扰的时间。
一般来说,从孩子开始学习到真正进入有效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孩子进入到有效学习状态所需的时间,以及孩子可以保持有效学习状态的时间存在年龄、环境和个体差异。
同样学习1个小时,有的孩子有效学习时间可以达到半个小时,有的孩子则只能达到十几分钟,剩余的时间都花在了进入状态环节或是处于注意力涣散中。低年级的孩子受限于生理发展水平,更难集中注意力,有效学习时间所占的比重也较高年级孩子要低。
家长们可以想一想,假设一个孩子学习4个小时掌握了50%的内容,而如果他真正投入到学习中,效率大大提高,那么可能学2个多小时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。
虽然有效学习2个小时和非有效学习4个小时的结果是一样的,但其心理效应却完全不同:由于学习时间大大缩短,孩子更少出现抵触和厌烦情绪,还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事情,带来的收获更多。
我想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对效率的重要性深有感触,这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,高效率的投入对孩子的学习乃至长大以后的工作都很有益。所以我们希望,只要孩子在学习,就是在有效地学习,“真正”地学习。
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呢?研究表明,有三个因素影响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,分别是:学习兴趣、对学习的专注程度、适合的学习内容。
首先,要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。有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:让孩子学习,孩子总是“坐不住”,可孩子却在电视、电脑前不肯挪窝,这个时候倒投入了,“坐得住”了—这就是孩子内在兴趣的影响。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,孩子在学习中才能真正投入,效率也会变高,有效学习时间也自然随之提升。
其次,要增加孩子对学习的专注程度。孩子不能长时间维持有效学习的另一个原因,是孩子不能长时间维持对学习的注意。孩子的专注程度是学习的“基本功”,注意力的提高,会使有效学习时间大大提升。
有的家长总是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看一会儿书就走神了。这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关—比起成人,儿童注意力的维持时间更短,有些孩子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不同学科、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特点。
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注意特点,科学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,也可以有意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,提高孩子专注的能力。
最后,家长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内容。一般来说,中等难度的学习内容使孩子的学习动机处于比较高的水平,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;过于简单的内容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的重视、投入程度不够;而过于深奥的内容则会使孩子失去信心。
通常来说,那些对孩子而言有一定难度、答案不是轻易可得但稍微努力钻研一段时间又可以做出来的题目,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成就感,孩子会更“自愿”地学习下去。
因此,在规划孩子学习时间的时候,不妨根据孩子的年龄、身体发展情况,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,将大块的学习时间分成较小的几个部分,让孩子在中间得到充分的休息,为下一部分的学习做好准备。
在学习的时段上,也尽量挑选孩子精力足、注意力集中的时段。午饭后、临睡前,孩子的精力不够,昏昏欲睡,学习应尽量避开这些时段。在学习内容上,要挑选有一定难度但孩子通过努力可完成的任务,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学习的效果和效率。
要想指导孩子的学习,没有立竿见影的“一招鲜”,家长们自己首先需要学习。《让孩子爱上学习》通过大量的实验、案例、故事、方法技巧的分享,多方面指导家长朋友们如何应对孩子的学习问题,讲解透彻、完整,完全能够满足家长朋友们的“刚需”。
在这个知识和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,如果只是把孩子视为知识的容器是远远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、爱上学习。
《让孩子爱上学习》
边玉芳著 定价:49.80元
全场包邮折扣价:33.37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